박사

16?19세기의 韓中 鄕約에 대한 比較 硏究

판리리 2018년
논문상세정보
' 16?19세기의 韓中 鄕約에 대한 比較 硏究' 의 주제별 논문영향력
논문영향력 선정 방법
논문영향력 요약
주제
  • 명청시대사
  • 문화 비교
  • 조선시대사
  • 향약
동일주제 총논문수 논문피인용 총횟수 주제별 논문영향력의 평균
112 0

0.0%

' 16?19세기의 韓中 鄕約에 대한 比較 硏究' 의 참고문헌

  • 隆慶『(祈門)文堂鄕約家法』
  • 龍文彬,『明會要』(中華書局,1956)
  • 黃現璠,「民族調查與研究40年的回顧與思考(上)」,『廣西民族研究』(2007)
  • 黃挺,「《南贛鄉約》在潮州的施行」,『韓山師範學院學報』(2013)
  • 黃志繁,『“賊”“民”之間-12-18世紀贛南地域社會』(生活.讀書.新知三聯書店,2006)
  • 黃宗羲,『明儒學案』(沈芝盈點校)(中華書局,1985)
  • 黃宗智,『清代的法律、社會與文化:民法的表達與實踐』(上海書店,2001)
  • 黃佐,『泰泉鄉禮』,影印四庫全書本(台北商務印書館,1986)
  • 黃佐,『廣州人物傳』(中華書局,1985)
  • 高壽仙,『明代農業經濟與農村社會』(黃山書社,2006)
  • 馬馨,宣朝慶,「明代南北方地方秩序重建的不同展現-以《南赣鄉約》和《鄉甲約》為中心并 基於社會管理創新視角的考察」,『理論學刊』(2014)
  • 馬端臨,『文獻通考』(浙江古籍出版社,2000)
  • 順治『潮州府志』
  • 雍正『巖鎭志草』貞集
  • 陸林、凌善金、焦華富,『徽州村落』(安徽人民出版社,2005)
  • 陸世儀,『治鄉三約』,『叢書集成三編』85(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,1997)
  • 陳紹方,「清代地方鄉村治理的傳統特征」,『晉陽學刊』(2006)
  • 陳柯云,「略論明清徽州鄉約」,『中國史研究』(1990)
  • 陳柯云,「明清徽州對鄉村統治的加強」,『中國史研究』(1995)
  • 陳柏心,『中國的地方制度及其改革』(北京商務印書館,民國29)
  • 陳夢蕾,蔣廷錫,『古今圖書集成』(中華書局,巴蜀書社,1986)
  • 陳亞平,「清代巴縣的鄉保客長與地方秩序-以巴縣檔案史料為中心的考察」,『太原師範學 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』(2007)
  • 鄧愛紅,「利瑪竇、章潢、熊明遇與南昌地區的西學東漸」,『江西教育學院學報』(2004)
  • 道光『長樂梅花志』,廈門大學圖書館藏抄本
  • 辭海編輯委員會,『辭海』(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、上海辭書出版社,1989)
  • 趙黃,「朝鮮鄉約初探」,碩士學位論文(2011)
  • 趙秀玲,『中國鄉里制度』(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1998)
  • 趙爾巽等,『清史稿』(中華書局,1992)
  • 费孝通,『鄉土重建』,『费孝通文集』4(北京群言出版社,1999)
  • 费孝通,『乡土重建後記』,『费孝通文集』4(北京群言出版社,1999)
  • 賀長齡、魏源,『清經世文編』(中華書局,1992)
  • 費孝通,『鄉土中國』(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2)
  • 謝長法,「鄉約及其社會教化」,『史學集刊』(1996)
  • 謝輝, 「當代中國的鄉民社會、鄉規民約及其遭遇」, aisixiang.com/data/87940.html, 2015-05-15
  • 許慎,段玉裁,『說文解字注』(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1)
  • 許慎,『說文解字』(中華書局,1963)
  • 衷海燕,「明代中葉鄉約與社區治理-吉安府鄉約的個案研究」,『華南農業大學學報』(社 會科學版)(2004)
  • 蕭公權,『中國政治思想史』(新星出版社,2005)
  • 董建辉,『明清鄉約:理論演進與實踐發展』(廈門大學出版社,2008)
  • 董建輝,「‘鄉約’不等於‘鄉規民約’」,『廈門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』(2006)
  • 萬曆『廣東通志』
  • 脫脫等,『宋史』(中華書局,1997)
  • 胡謙,「鄉約、保甲長調處與清代民事糾紛解決」,『石家莊學院學報』(2011)
  • 紀昀等,『欽定四庫全書總目』(整理本)(中華書局,1997)
  •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, 『中華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』(法律出版 社,1998)
  • 章潢,『圖書編』(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2)
  • 程政敏,『新安文獻志』(黃山書社,2004)
  • 秦海瀅,「明代山東鄉約與社會教化」,『東岳論叢』(2011)
  • 秦暉,『傳統十論』(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3)
  • 秦富平,「明清鄉約研究述評」,『山西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』(2006)
  • 秦孝仪,『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:第一册』(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,民国74)
  • 盧鳴東,「士人流動與朝鮮鄉約頒行」,『中華文史論叢』(2016)
  • 白鋼,『中國農民問題研究』(人民出版社,1993)
  • 申立增,「清代鄉里制度研究綜述」,『首都師範大學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』(2004)
  • 班固,『漢書』(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)
  • 王蘭蔭,「明代之鄉約與民眾教育」,『師大月刊』第21期(1935)
  • 王日根,『明清民間社會的秩序』(岳麓書社,2003)
  • 王日根,「論明清鄉約屬性與職能的變遷」,『廈門大學學報』(哲學社會科學版)(2003)
  • 王守仁,『王陽明全集』(吳光點校)(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2)
  • 王先明,『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論』(北京人民出版社,2002)
  • 牛銘實,『中國歷代鄉約』(中國社會出版社,2005)
  • 熊宗煦,「論中國施行地方自治」,『政論』,第三號(1908)
  • 漢語大字典編委會,『漢語大字典』(縮印本)(湖北辭書出版社、四川辭書出版社,1995)
  • 民國『長樂縣志』(福建印刷所鉛印本,1918)
  • 民國『上杭縣志』(上杭啟文書局鉛印本,1939)
  • 毛以亨,「代議制改革新議」,何勤華,李秀清,『民國法學論文精粹:第二卷』,北京法律 出版社(2002)
  • 段自成,「論清代鄉約職能演變的複雜性」,『求是學刊』(2013)
  • 段自成,「論清代的鄉村儒學教化-以清代鄉約為中心」,『孔子研究』(2009)
  • 段自成,「試論清代鄉約的政治職能」,『河池師專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』(1998)
  • 段自成,「略論清代鄉約領導保甲的體制」,『鄭州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』(1998)
  • 段自成,「略論晚清東北鄉約」,『史學月刊』(2008)
  • 段自成,「清代鄉約長的官役化與鄉約教化的效果」,『平頂山師專學報』(2003)
  • 段自成,「清代鄉約與催科」,『平頂山師專學報』(2001)
  • 段自成,「清代西部地區少數民族鄉約的推行及其原因」,『西南民族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 科學版)』(2011)
  • 段自成,「清代北方官辦鄉約組織形式論述」,『中國社會歷史評論』(2006)
  • 段自成, 「清代鄉約基層行政管理職能的強化」, 『河南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 版))』(2011)
  • 楊開道,『中國鄉約制度』(山東省鄉村服務人員訓練處,1937)
  • 楊開道,「鄉約制度的研究」,『社會學界』,第五卷(1931)
  • 楊開道,「呂氏鄉約的分析」,『村治』,第三卷第四期(民國22年)
  • 楊念群, 「論十九世紀嶺南鄉約的軍事化-中英衝突的一個區域性結果」, 『清史研究』 (1993)
  • 梁漱溟,『鄉村建設理論』,『民國叢書』第四編第14冊(上海書店,1992)
  • 梁治平,『清代習慣法:社會與國家』(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,1996)
  • 林鵬旭,「明代鄉村社會救濟研究」,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(2011)
  • 杜正勝,『吾土與吾民』(生活.讀書.新知三聯書店,1992)
  • 李穩穩,「清代鄉約制度在甘肅循化廳的推行」,『青海民族研究』(2016)
  • 李爽,「楊開道的鄉約研究與鄉村建設思想」,『史學集刊』,(2008)
  • 李東陽等,『大明會典』(江蘇廣陵書社,2007)
  • 李帥,「從自治到官治清代鄉約制度國家化現象研究」,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(2014)
  • 朱鴻林,「明代嘉靖年間的增城沙堤鄉約」,『燕京學報』(2000)
  • 朱鴻林,「二十世紀的明清鄉約研究」,『歷史人類學學刊』第二卷第一期(2004)
  • 朱熹,『朱熹集』(郭齊、尹波點校)(四川教育出版社,1996)
  • 朱熹,『四書集注』(中華書局,1983)
  • 曹國慶,「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與他的鄉約模式」,『社會科學戰線』(1994)
  • 曹國慶,「明代鄉約的階段性考察」,『江西社會科學』(1993)
  • 曹國慶,「明代鄉約推行的特點」,『中國文化研究』(1997)
  • 方鈺,孫華瑩.「淺析宋明時期鄉約的發展及功能發揮」,『哈爾濱學院學報』32
  • 徐棟,『保甲書』,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
  • 張維迎,鄧峰,「信息、激勵與連帶責任」,『中國社會科學』(2003)
  • 張研,「試論清代的社區」,『清史研究』(1997)
  • 張廷玉等,『明史』(中華書局,1974)
  • 張哲郎,「鄉遂遺規-村社的結構」,杜正勝,『吾土與吾民』(台北經聯出版事業公司,民國 71年)
  • 張伯行,『正誼堂集』,吳元炳,『三賢政書』(台灣學生書局,1976)
  • 張仲禮,「中國紳士 導言」,郝炳建,「試論紳權」,『清史研究』(1997)
  • 張付東,「論近代文化遞嬗中的“孝”與“非孝”」,『湖北工程學院學報』37(2017)
  • 康熙『永豐縣志』,國家圖書館藏縮微膠捲
  • 康熙『歸化縣志』,廈門大學圖書館藏抄本
  • 康熙『休寧縣志』(台北成文出版社,1985)
  • 常書紅,「鄉治思想的近代化變遷」,『浙江社會科學』(2001)
  • 常建華,『明代宗族研究』(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5)
  • 常建華,「論<聖諭廣訓>與清代的孝治」,『南開史學』(1988)
  • 常建華,「東亞社會比較與中國社會史研究」,『天津社會科學』(2004)
  • 常建華,「明代徽州的宗族鄉約化」,『中國史研究』(2003)
  • 尹鈞科,「明代的宣諭和清代的講約」,『北京社會科學』(1999)
  • 宋聯奎,『關中叢書』,『叢書集成續編』78(上海書店,1994)
  • 宋濂,『元史』(中華書局,1976)
  • 安廣祿,「我國最早的鄉規民約」,『農村發展論叢』(1998)
  • 孫海泉,「清代中葉直隸地區鄉村管理體制」,『中國社會科學』(2003)
  • 姚名達,『劉宗周年譜』,周谷城主編,『民國叢書』第四編第85冊(上海書店,1992)
  • 夏維中,『景山的晚風:大明帝國的衰亡』(江蘇人民出版社,2016)
  • 四川檔案館,『清代巴縣檔案匯編(乾隆卷)』(檔案出版社,1991)
  • 唐力行,『徽州宗族社會』(安徽人民出版社,2005)
  • 呂新雨,「近代以來中國的土地問題與城鄉關係再認識」,『開放時代』(2012)
  • 呂坤,『實政錄』,『續修四庫全書』753(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5)
  • 呂坤,『去偽齋文集』,『四庫全書存目叢書』集部161(齊魯書社,1997)
  • 吳曉龍、陶學榮、陶睿,「鄉約與明代鄉村社會治理-以<醒世姻緣傳>為例」,『甘肅社會 科學』(2006)
  • 吳世昌外
    『嶺南鄕約資料集成』(영남대 민족문화연구소 [1986]
  • 卞利,『明清徽州社會研究』(安徽大學出版社,2004)
  • 卞利,「論明中葉至清前期鄉里基層組織的變遷」,『天津師範大學學報』(2003)
  • 卞利,「明清時期徽州的鄉約簡論」,『安徽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』(2002)
  • 卞利,「明清徽州鄉(村)規民約論綱」,『中國農史』(2004)
  • 劉亮紅,「論呂坤的鄉甲制度實踐」,『湖南行政學院學報』(2008)
  • 光緒『藍田縣志』(台北成文出版社,1969)
  • 傅衣凌,「記清代福建長樂的鄉約」,『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編』(廈門大學出版社,1989)
  • 于建嵘,『岳村政治』(北京商務印書館,2001)
  • 乾隆『績溪縣志』(台北成文出版社,1985)
  • 乾隆『安溪縣志』(廈門大學出版社,1988)
  •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,『中國大百科全書』(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1991)
  • 一凡藏書館文獻編委會,『古代鄉約及鄉治法律文獻十種』(黑龍江人民出版社,2003)
  • 『중종실록』
  • 『중국근세향촌사회사연구』
    송정주 (혜안,) [1997]
  • 『장서각수집 지방자치조직 관련 고문서 해제』
  • 『인조실록』
  • 『선조실록』
  • 『清朝文獻通考』(浙江古籍出版社,2000)
  • 『清實錄』(中華書局,1985-1987)
  • 『清圣祖實錄』(中華書局,1985)
  • 『清世祖實錄』(中華書局,1985)
  • 『欽定大清會典事例』
  • 『明實錄』(上海古籍書店,1983)
  • 『嘉靖五年四月十二日徽州府祁門縣為申明鄉約、以敦風化事碑』
  • 『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匯編 交誼典』
  • 『北厓集』
  • 「주희의 <증손여씨향약>과 조선사회」
    이근명 『중국학보』45  [2002]
  • 「조선후기 在地士族의 村落支配와 그 해체과정」
    정진영 영남대 박사학위논문 [1993]
  • 「조선조향약의유교철학적배경」
    지교헌 『청주교육대학논문집』12 [1976]
  • 「조선시대 향약연구」
    신정희 영남대 박사학위논문 [1991]
  • 「조선시대 성리학적 향촌자치제의 전개와 추이」
    정진영 『한국유학사상대계Ⅸ:사회 사상편』
  • 「명청시대 향촌사회와 향촌지배-鄕約•保甲制의 형성과 실행과정을 중심으 로」
    송정수 『전북사학』21•22 [1999]
  • 「淸代四川의 地方行政과 鄕約•保長•客長」
    이준갑 『명지사론』 11.12 [2000]
  • 「16세기 향촌문제와 재지사족의 대응 -‘禮安鄕約’을 중심으로-」
    정진영 『민족문화 논총』 7 [1986]
  • [韓]洪性鳩,「明代中期徽州的鄉約與宗族的關係-以祁門縣文堂陳氏鄉約為例」,『上海師 範大學學報』(2005)
  • [美]费正清,『美國與中國』(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,1997)
  • [美]古德諾,『解析中國』(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,1998)
  • (일본 동경대),전영진(대구공대)역,「宗族財産의 形成과 展開-明淸시대 徽 州洪氏를 중심으로-」
    옹달보 『중국사연구』27 [2003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