박사

현대중국어 부사 就의 의미기능과 문법화 연구

주기하 2015년
논문상세정보
' 현대중국어 부사 就의 의미기능과 문법화 연구' 의 주제별 논문영향력
논문영향력 선정 방법
논문영향력 요약
주제
  • 목표지향성
  • 문법화
  • 배타성
  • 어원의미
  • 연결
  • 유일화
  • 의미기능
  • 이동동사
  • 이중 관점
  • 접근성
  • 주관량
  • 주관성
  • 참조량
동일주제 총논문수 논문피인용 총횟수 주제별 논문영향력의 평균
1,295 0

0.0%

' 현대중국어 부사 就의 의미기능과 문법화 연구' 의 참고문헌

  • __________,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, Berlin: Mouton deGruyter. (김종도, 나익주 역(2001), 《문법과 개념화》
    박이정.) [2000]
  • __________,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, vol.2, DescriptiveApplication. Stanford
    California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 (김종도 역(1999),《인지문법의 토대 Ⅱ》, 박이정.) [1991]
  • ___, <중국어 허화의 원리와 조건>
    중국언어연구, 제10집 [2000]
  • ___(2009), <維吾爾族預科生現代漢語副詞“就”偏誤分析>, 牡丹江大學學報, 第18卷第8期.
  • ___(2000), <“一就”格式的實現條件>, 北京語言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梁銀峰(2007), 《漢語趨向動詞的語法化》, 上海, 學林出版社.
  • 현대한어 狀語의 ‘화자주관성’ 표현에 관한 연구
    金正必 박사논문, 경북대학교 [2006]
  • 현대 중국어 어법의 이해
    허성도 사람과 책 [2005]
  • 한국어의 부사
    서정수 서울대학교 출판부 [2005]
  • 한국어의 문법화 과정: 풀이씨의 경우
    고영진 국학자료원 [1997]
  • 인지의미론
    임지룡 탑출판사 [1997]
  • 인지언어학적 원근법에서 본 은유의 세계”
    김종도 한국문화사 [2003]
  • 인지언어학
    이기동 한국문화사 [2000]
  • 유추에 의한 복합명사 형성 연구
    채현식 국어학회 [2003]
  • 용문 역해, 《조당집》
    미가출판 [2006]
  • 언어사용에서의 은유와 환유
    오예옥 도서출판 역락 [2011]
  • 시간부사 ‘就’의 생성과정과 기제
    주기하 중국학연구, 제66집 [2013]
  • 민중서림편집국 편저, 《에센스영한사전》
    민중서림 [1995]
  • 문법화의 이해
    이성하 한국문화사 [1998]
  • 문법교육의 인지언어학적 탐색
    임지룡 태학사 [2014]
  • 국어대사전
    이희승 민중서림 [1998]
  • 국어 이동자동사 낱말밭
    김응모 서광학술자료사 [1993]
  • 국어 동사의 문법화 연구
    이태영 한신문화사 [1988]
  • 고려대학교 민족문화연구소, 《中韓辭典》
    고려대학교 민족문화연구소 [1998]
  • 개념⋅영상⋅상징-문법의 인지적 토대
    나익주 박이정, 서울 [2005]
  • 齊?揚主編(2012), 《現代漢語虛詞?究與對外漢語?學》第四輯, 學林出版社.
  • 齊?揚(2003), <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分析>, 語言文字學, 第4期.
  • 齊?揚(1996), <空間位移中主觀參照“來/去”的語用含義>, 世界漢語?學, 第4期.
  • 黃露陽(2008), <外國留學生副詞“就”的偏誤分析>,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, 第30卷 第6期.
  • 黃?華(1998), <“就”的一種用法>, 河南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 第3期.
  • 魯素霞(2007), <現代漢語‘V就V在’格式?究>, 南昌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鬱梅(2009), <對外漢語?學中虛詞“就”、“也”、“都”的?究>, 蘇州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高順全(2012), 《多義副詞的語法化順序和習得順序?究》, 復旦大學出版社.
  • 高霞(2004), <英語國家學生副詞“就”的偏誤分析>,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, 第19卷 第2期.
  • 馬雲霞(2008), 《漢語路徑動詞的演變與位移事件的表達》,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.
  • 馬貝加(1997), <介詞“就”的?生及其意義>, 語文?究, 第4期.
  • 馬欣華, 常敬宇(1980), <談“就”>, 語言?學與?究, 第2期.
  • 餘??(2008), <現代漢語“一V₁P就V₂P”格式?究>, 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顧海麗(2011), <“X就X?”格式?究>, 河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陸宗毓(1991), <“就”之義釋及維譯 語言與?譯, 第2期.
  • 陸丙甫(1984), <副詞“就”的義項分合問題>, 漢語學習, 第1期.
  • 陸世光(1981), <談副詞的內部分類>, 天津師院學報, 第2期.
  • 陳雅(2003), <試析副詞“就”的語音形式及語義指向>, 南京社會科學, 第12期.
  • 陳趙贇(2009), <回聲拷貝式“A就A”在現代漢語篇章中的考察>, 浙江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陳立民(2005), <也說“就”和“才”>, 當代語言學, 第1期.
  • 陳榮傑(2005), <副詞“就”和“才”之比較>,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, 第25卷 第3期.
  • 陳慧芳(2010), <位移事件?譯的注意力視?解讀>, 宜賓學院學報, 第10卷 第1期.
  • 陳岩(1990), <副詞“就”的表現功能及其日譯>, 外語與外語?學, 第4期.
  • 陳小荷(1994), <主觀量問題初探??兼談副詞“就”、“才”、“都”>, 世界漢語?學, 第4期.
  • 陳偉琳(1998), <限定副詞“只”、“就”語義指向辨析>,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, 第18卷 第4期.
  • 錢永芬(2010), <“VX就X”格式?究>, 上海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金瑩(2007), <多功能副詞“就”的多維?究>, 延邊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
  • 鄧根芹, 李秀雲(2006), <限定副詞“就”的句法、語義分析>, 常熟理工學院學報, 第5期.
  • 郭初建(2008), <VO就VO格式的多角度考察>, 華中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連蜀(2006), <淺議範圍副詞>, 語文學刊, 第12期.
  • 趙穎(2009), <內在參照系對類別加工空間關系判斷的影響>, 陝西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趙元任(1980[996]), 《中國話的文法》, 河北?育出版社.
  • 賴先剛(1992), <副詞“就”的語義>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, 第2期.
  • 賈齊華(1999), <限定副詞“就”的語義指向及語句的語義蘊含>,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, 第19卷 第3期.
  • 賈冬梅(2005b), <‘才X就Y’句式?究>, ?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賈冬梅(2005a), <“才X就Y”句式淺析>, 廣西社會科學, 第5期.
  • 謝晶(2011), <“漢語語法化”機制縱觀>, 安徽文學, 第5期.
  • 許愼 著, 段玉裁 注(2006), 《說文解字注》, 上海古籍出版社.
  • 許娟(2003), <副詞“就”的語法化曆程及其語義?究>, 上海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衛?, 朱?(2000), <試談“才、就、V到”的語用條件及?學>,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, 第3期.
  • 蘭碧仙(2012), <論“唯”從語氣副詞向範圍副詞的轉化>, 集美大學學報, 第15卷 第4期.
  • 薑望琪(2003), 《當代語用學》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蔣紹愚, 《古漢語詞彙綱要》, 商務印書館(이강재 역(2012), 《고대중국어 어휘의미론》
    차이나 하우스.) [2005]
  • 蔣紹愚(2005), 《近代漢語?究?要》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范立珂(2009), <關於副詞“就”義項的“合”的問題的討論>,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, 第8卷第4期.
  • 胡?瑞(2008), <漢語負面排他標記的來源及其發展>, 語言科學, 第7卷 第6期.
  • 胡?國(2010), 《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約》,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.
  • 胡?(2009), <現代漢語X就X小句之考察>, 華中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羅榮華(2010), 《古代漢語主觀量表達?究》,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.
  • 羅榮華(2010), <主觀量相關問題探討>, 寧夏大學學報(人文社會科學版), 第5期.
  • 程懷友(1987), <“就”的邏輯分析>, 杭州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 第3期.
  • 禹向麗(2008), <現代漢語‘不A就B’復句句式?究>, 湖南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祝東平, 王欣(2008), <“就”字句、“才”字句表主觀量“早”、“?”與“了”的隱現>, 寧夏大學學報, 第4期.
  • 石毓智(2006), 《語法化的動因與機制》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石毓智(2004), 《漢語?究的類型學視野》, 江西?育出版社.
  • 盧英順(2000), <現代漢語中的延續體>,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, 第3期.
  • 百度검색 http://www
    baidu.com
  • 白梅麗(1987), <現代漢語中“就和“才”的語義分析, 中國語文, 第5期.
  • 田潔(2010), <現代漢語回聲拷貝式“A就A”結構分析>, 上海外國語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王陽陽, 馬貝加(2007), <副詞“更”的語法化>, 浙江?育學院學報, 第1期.
  • 王還(1956), <“就”和 “才”>, 語文學習, 第12期.
  • 王群力(2005), <略說漢語主觀量??以副詞“才”、“就”爲例>, 遼寧大學學報, 第2期.
  • 王曉薇(2010), <“就NP”格式的多角度?究>, 華中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王志英(2012), <雙量式“X就Y”表量的認知解釋>, 阜陽師範學院 第六期.
  • 王弘宇(1996), <“僅...就...”格式的形式、意義和功能>, 語言?學與?究, 第3期.
  • 王建軍(2006), <粘合?移位?虛化?替換-語氣詞“便是”到“就是”的演化曆程>, 古漢語?究 第4期.
  • 王力慧(2010), <限制焦點“就”和替代詞“一個”的互動關系的兒童語言習得?究>, 天津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王世凱(2010), 《現代漢語時量範疇?究》,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.
  • 焦慧瑩(2007), <“X就X”格式的句法、語義與語用考察>, ?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漢韓表主觀量副詞對比― 以“才” “都” “就” 爲中心
    李松月 연변대학교 석사 [2013]
  • 溫鎖林, 《現代漢語語用平面?究》,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. (박정구 역(2005), 《중국어화용론》
    신성출판사.) [2002]
  • 渥美淳子(2004), <關於漢語副詞‘就’的多義性及其與日語對應詞的探索>, 上海外國語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沈家煊(1994), <“語法化”?究綜觀>, 外語?學與?究, 第4期.
  • 殷樹林(2012), 《現代漢語話語標記》,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.
  • 楊榮祥, 李少華(2014), <再論時間副詞的分類>, 世界漢語?學, 第28卷 第4期.
  • 楊榮祥(2005), 《近代漢語副詞》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楊榮祥(1999), <現代漢語副詞次類及其特征描寫>, 湛江師範學院學報, 第1期
  • 楊柳(2009), <越南留學生範圍副詞“都”、“全”和“只”、“就”習得?究>, 廣西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楊成虎(2008), <語法轉?的認知?究>, 北京師範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.
  • 楊德峰(2008), 《面向對外漢語?學的副詞定量?究》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楊小?(2000), <現代漢語“才”與“就”的母語習得>, 現代外語, 第23卷 第4期.
  • 楊伯峻, 何樂士 著(1992), 《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》, 語文出版社.
  • 楊?(2005), <表讓步的“就是”與主觀量>, 東南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 第6期.
  • 梅祖麟(1984), <從語言史看基本元雜劇賓白的寫作時期>, 語言學論叢, 第23輯.
  • 梁銀峰譯(2008), 《語法化學說(第二版)》, 復旦大學出版社.
  • 林曙(1993), <確定範圍副詞的原則>,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, 第1期.
  • 林之竹(2010), <“就(X)”類關聯詞語?究>, 延邊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李金蓮(2007), <對外漢語?學中副詞“就”的?究>, 北京語言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李運熹(1993), <範圍副詞的分類及語義指向>, 寧波師院學報, 第15卷 第2期.
  • 李福印 編著(2008), 《認知語言學?論》, 北京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李泉(2002), <從分布上看副詞的再分類>, 語言?究, 第2期.
  • 李楊(2010), <試論“說V就V”格式>, 廣西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李彬(2007), <“想A就A”試析>, 湘電培訓與?學, 第3期.
  • 李少華(1996), <現代漢語時間副詞的分類描寫>, 荊州師專學報, 第4期.
  • 李宗江, 王慧蘭(2011), 《漢語新虛詞》, 上海?育出版社.
  • 李宗江(1997), <“?、便、就”的曆時關系>, 語文?究, 第1期.
  • 李宇明(2000), 《漢語量範疇?究》,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.
  • 李善熙(2003), <漢語“主觀量”的表達?究>,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學位論文.
  • 李向農(2003), 《現代漢語時點時段?究》,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.
  • 李?(2009), <語氣副詞?究綜述>, 科技信息 第1期.
  • 李?(2005), <“一......就......”句式的句法、語義分析>, 上海外國語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朱福妹, 馬貝加(2008), <副詞“旋”的?生及其發展>, 溫州大學學報, 第21卷 第2期.
  • 朱少峰(2011), <《紅樓夢》範圍副詞“就”的?究>, 科技信息, 第9期.
  • 曹金?(2007), <留學生副詞“才”和“就”的習得過程考察>,北京語言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曹廣順(1987), <試說“就”和“快”在宋代的使用及有關的斷代問題>, 中國語文, 第4期.
  • 曹?(2011), <副詞“就”與“才”的句法結構與語義的關系>, 語文學刊, 第11期.
  • 易正中(2009), <副詞“就”的基本義及語法化>,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, 第4卷 第6期.
  • 施關?(1988), <論時間副詞“就”>, 語法?究與探索(四)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於衛平(2010), <“?”的語法化>, 溫州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戴黎紅(2008), <多媒體環境下對外漢語副詞“就”的?學效果?究>, 華東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成海濤(2006), <“就+是”的句法性質及“就是”的形成機制分析>,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(社會科學版), 第6期.
  • 徐鳳蘭(2009), <“就”和“才”的語法化>, 東北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徐雪琴(2007), <維吾爾族初級班預科生現代漢語副詞“才”和“就”掌握情況的考察和分析>, 北京語言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徐志紅(2003), <話說“就是”和“就是說”>, 北京?育學院學報, 第1期.
  • 徐以中, 楊亦鳴(2010), <“就”與“才”的?義及相關語音問題?究>, 語言?究, 第30卷第1期.
  • 張麗麗(2009), <試論縱予連詞“?”, “便”, “就”的形成>, 台大文史哲學報, 第七十一期
  • 張誼生(2000c), 《現代漢語副詞?究》, 學林出版社.
  • 張誼生(2000a), <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、範圍與分類>, 語言?究, 第1期.
  • 張猛(2003), 《左傳謂語動詞?究》, 語文出版社.
  • 張欣亮(2009), <“就X+VP”格式及相關問題?究>, 上海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張東華(2004), <“就”和“才”的認知比較?究>, 上海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張望發(2003) <“還A就B”超前誇張>, 延邊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張旭(1999), <?價副詞“就”和“才”的語用過程分析>, 天津師大學報, 第2期.
  • 張文軒(1989), <《老乞大》《樸通事》中的“但、只、就、便”>, 唐都學刊, 第1期.
  • 張嬌(2008), <“想/說X就X”格式?究>, 吉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張全生, 何?(2011), <中亞留學生漢語副詞“才”和“就”的偏誤分析>, 語文學刊, 第10期.
  • 張亞軍(2002), 《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》, 安徽?育出版社.
  • 廖一飛(1999), <“就”和“才”的用法及?譯>, 語言與?譯, 第2期.
  • 康熙字典編寫組編(1997), 《康熙字典》, 文化圖書公司.
  • 嶽中奇(2000), <“才”、“就”句中“了”的對立分布與體意義的表述>, 語文?究, 第3期.
  • 崔知慧(2010), <外國人學習漢語副詞“就”的偏誤分析>, 復旦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崔希亮(2001), <漢語空間方位場景與論元的凸顯>, 世界漢語?學, 第4期(總第58期).
  • 屈哨兵(2008), 《現代漢語被動標記?究》,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.
  • 尹百利(2013), <現代漢語範圍副詞的確定原則>, 語文知識, 第4期.
  • 完權(2010), <語篇中的“參照體-目標”構式>, 語言?學與?究, 第6期.
  • 孫毅(2013), 《認知隱?學多維跨域?究》, 北京大學出版社.
  • 孟凡鈴(2009), <副詞“才”、“就”、“都”的主觀量?究>, 遼寧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姚占龍(2008), <“說、想、看”的主觀性及其誘因>, 語言?學與?究, 第5期.
  • 太田辰夫(1958), 《中國語曆史文法》(蔣紹愚, 徐昌華譯(2003), 北京大學出版社.)
  • 單登科(2009), <以副詞“只”“都”“就”爲例探究漢語語義指向問題>, 山東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單寶順(2011), <“比較”是介詞??>, 語文?學通訊, 第626卷 第4期.
  • 唐爲群(2010), 《“原來”、“從來”、““連連”三組時間副詞?究》, 武漢大學出版社.
  • 周麗萍(1999), <關於副詞“就”的三維分析>,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, 第3期.
  • 周瑩(2006), <淺析語境因素對語法化的影響-試從《古本水滸傳》看“就”的語法化曆程>,宜賓學院學報, 第8期.
  • 周小兵(1991), <限定副詞“只”和“就”>, 煙台大學學報, 第3期.
  • 周守晉(2004), <“主觀量”的語義信息特征與“就”、“才”的語義>, 北京大學學報, 第3期.
  • 周國光(2004), <詞義?句式?功能??“P_1就P_2”和“P_1再P_2”句式的比較>, 漢語學習, 第3期.
  • 呂叔湘(1999), 現代漢語八百詞, 北京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吳長安, 喬立?(2008), <“還”的語源義的特點及其虛化路徑>, 古籍整理?究學刊, 第6期.
  • 吳金友(2010), <現代漢語“說X就X”格式?究>,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吳福祥(2011), 《漢語主觀性與主觀化?究》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吳福祥(2003), <關於語法化的單向性問題>, 當代語言學, 第4期.
  • 吳中偉(1995), <關聯副詞在周遍性主語之前>, 韓語學習, 第3期.
  • 史錫堯(1991), <副詞“才”與“都”、“就”語義的對立和配合>, 世界漢語?學, 第1期.
  • 史金生(2011), 《現代漢語副詞連用順序和同現?究》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史金生(1993), <時間副詞“就”“再”“才”的語義、語法分析>, 思維與智慧, 第3期.
  • 史彩霞(2005), <與副詞有關的語序問題>, 平頂山學院學報, 第20卷第1期.
  • 古祥(1984), <也說“就”>, 漢語學習, 第6期.
  • 古川裕(2001), <外界事物的“顯著性”與句中名詞的“有標性” - “出現、存在、消失”與“有界、無界”>, 當代語言學, 第3卷第4期.
  • 原蘇榮(2009), <漢英關聯副詞語篇銜接功能的共性>,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, 第17卷第3期.
  • 危衛紅(2006), <湖南湘陰話“a就ab”格式?究>, 湖南師範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北京大學中文系 現代漢語??室編(1995), 《現代漢語》, 商務印書館, 北京.
  • 北京大學1955, 1957級語言班(1982), 《現代漢語虛詞例釋》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劉鑫民(2004), 《現代漢語句子生成問題研究―一個以語序爲樣本的探索》, 華東師範大 學出版社.
  • 劉辰誕(2006), <句法結構的認知視角:?架和注意?理論>,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, 第26卷 第2期.
  • 劉立成(2005), <漢語唯一性範圍副詞的?究與應用>, 吉林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劉月華 등[2001b])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, 北京, 商務印書館 [김현철, 박정구, 오문의, 최규발 역(2005), 《실용현대한어어법(下)》
    송산출판사] [1983]
  • 劉月華 등[2001a])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, 北京, 商務印書館 [김현철, 박정구, 오문의, 최규발 역(2005), 《실용현대한어어법(上)》
    송산출판사] [1983]
  • 劉振鐸(1986), 《現代漢語復句》, 天津人民出版社.
  • 劉承峰(2010), 《現代漢語“語用數”範疇初探》, 學林出版社.
  • 劉寧生(1994), <漢語?樣表達物體的空間關系>, 中國語文, 第3期.
  • 劉堅, 曹廣順, 吳福祥(1995), <關於誘發漢語詞彙語法化的若幹因素>, 中國語文, 第3期.
  • 劉冬?(2009), <現代漢語副詞?究綜述>, 河南理工大學學報, 第10卷 第4期.
  • 傅滿義(2005), <副詞“就”與“才”的習得及相關問題>,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, 第26卷第2期.
  • 何婉(2006), <也談關聯副詞的句法位置>, 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, 第4期.
  •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?究所詞典編輯室編(1998), 《現代漢語詞典》, 商務出版社.
  • 《중국어와 문법화》
    박원기 학고방 [2012]
  • 《인지문법의 디딤돌》, 서울
    김종도 박이정 [2002]
  • 《古代漢語詞典》編寫組編(2007), 《古代漢語詞典》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______(2013), <“‘就”’和“才”的語義分析>, 中國語文論叢, 第58輯.
  • ______(2011), 《漢語語法》, 商務印書館.
  • ______(2009b), <副詞“就”的隱?認知機制探析>, 邵陽學院學報, 第8卷第6期.
  • ______(2009a), <副詞“就”的三種句式的語義、語用分析>, 長沙大學學報, 第23卷第6期.
  • ______(2009), <外國留學生多義副詞“就”的習得考察>, 語文?學與?究, 第2期.
  • ______(2008), <關於副詞“就”義項的“分”的問題討論>, 周口師範學院學報, 第25卷 第4期.
  • ______(2007), <副詞“就”的語義探究>, 上海外國語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
  • ______(2002), 《助詞與相關格式》, 安徽?育出版社.
  • ______(2002), <“就是”的篇章銜接功能及其語法化曆程>, 世界漢語?學, 第3期.
  • ______(2001), <論現代漢語的範圍副詞>,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, 第1期.
  • ______(2001), <語言的“主觀性”和“主觀化”>, 外語?學與?究, 第4期.
  • ______(2000d), 《現代漢語虛詞》,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.
  • ______(2000b), <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-兼論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、分類和範圍>, 中國語文, 第1期.
  • Melanie Green, Cognitive Linguistics, Edinburgh UniversityPress(임지룡, 김동환 역(2008), 《인지언어학 기초》
    Vyvyan Evans 한국문화사.) [2006]
  • Li, CN. & Thompson, SA, Mandarin Chinese: A Functional ReferenceGrammar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(박정구외 역, 표준중국어문법
    도서출판 한울, 2009) [1981]
  • Langacker, Image, Concept, and Symbol: The Cognitive Basis ofGrammar(2nd edition), Mouton de Gruyter (나익주 옮김(2005), 《개념?영상?상징-문법의 인지적 토대》
    Ronald W. 도서출판 박이정) [2002]
  • Langacker,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, vol.1, TheoreticalPrerequisites. Stanford
    Ronald W. California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. (김종도 역(1999),《인지문법의 토대 I》, 박이정.) [1987]
  • Hopper and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, (Second Edition)Grammaticalization
    Paul J.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(梁銀峰 역(2008), 復旦大學出版社.)(김은일, 박기성, 채영희 옮김(1999), 문법화, 한신문화사.) [2003]
  • Hans-Jorg Schmid,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Linguistics (Second Edition, Harlow: Person Education Limited (임지룡, 김동환 역(2010), 《(개정판)인지언어학 개론》, 서울
    Friedrich Ungerer 태학사.) [2006]
  • David Lee, Cognitive Liguistics: An Introduction
 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 (임지룡, 김동환 역(2003), 《인지언어학 입문》, 서울, 한국문화사.) [2001]
  • D. Alan Cruse and Willian Croft, Cognitive Linguistics, The University ofCambridge.(김두식(2010), 나익주 역, 《인지언어학》, 서울
    박이정.) [2004]
  • ?玲玲(2009), <以含副詞“就”字句爲例淺談預設理論>, 語文學刊, 第3期.
  • ?四通(2008), <“就”的語義演化?的曆時和共時構建>, 語言?究集刊, 第五輯.
  • <현대중국어의 주관량(主觀量) 대소전도현상과 어순변화>
    이선희 중국언어연구, 제17집 [2003]
  • <현대중국어의 부사 ‘就’연구 - 소설《活著》을 대상으로>
    김은희 숙명여자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[2004]
  • <현대중국어 형용사의 양 표시 연구-不定量형용사를 중심으로>
    형순화 고려대학교 석사하위논문 [2005]
  • <현대중국어 수량범주의 어법특징>
    박정환 성균관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[2005]
  • <현대중국어 ‘就’用例?究-소설《靈山》의 부사용례를 중심으로>
    장효영 경元代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[2009]
  • <현대 중국어 부사 ‘就’의 의미기능 분석>
    주기하 중국학연구, 제69집 [2014]
  • <중국인 위한 韓?中 대조분석: ‘-因爲... 所以...’, ‘旣然... 就...’와 ‘-어서’, ‘-니까’ 중심으로>
    왕정춘 연세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[2003]
  • <중국어 전치사 연구>
    박정구 중국어문학지, 제5집 [1998]
  • <중국어 부사 ‘就’ 연구사 소고>
    주기하 중어중문학, 제57집 [2014]
  • <시간부사 ‘就’소고>
    이창호 中語中文學, 57집 [2004]
  • <부사 ‘就/才’와 ‘了’간 공기 인가?제한 규칙에 관한 연구>
    박재승 중국학연구, 제55집 [2011]
  • <보조사 ‘은/는’의 인지언어학적 의미 기능 연구>
    홍수영 대구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[2012]
  • <몇 가지 중국 어법 용어 정의 문제에 대하여>, 中國語文學論集
    김현철 第24號 [2003]
  • <동등비교표지 ‘有’의 문법화 연구>
    최재영 중국학연구, 제67집 [2014]
  • <노걸대언해류 諸板本 중 ‘就’의 번역에 관한 연구>
    김정림 맹주억 중국150 현대중국어 부사 ‘就’의 의미기능과 문법화 연구문화연구, 제9집 [2006]
  • <現代漢語副詞“就”的語義指向>
    이은수 中國語文學論集, 29집 [2004]
  • <現代漢語“X就X”結構的構式義分析>, 中國語文學論集
    김수정 김현철 第87號 [2014]
  • <就, 才의 구문 의미 고찰>
    이은수 중국어문논총, 25집 [2003]
  • <‘주의의 창문화’의 관점에서 본 언어 현상의 분석>
    고유미 전북대학교 석사학위논문 [2005]
  • <‘就’의 주관량(主觀量) 표기(標記) 기능 연구>
    주기하 중국어문학지, 제48집 [2014]
  • (개정)국어 이동동사 의미 연구
    전수태 도서출판 박이정 [2009]
  • (清)桂馥(1987), 《說文解字義證》, 齊魯出版社.
  • <現代漢語“一……就……”句式探究及在?學中的應用>, 山東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.